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沌呵其若朴。混若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识,这里读志,标识。强,勉强。容,形容。豫,大象。古代那些达到了道的境界的人,他们的思想特别精微、深奥,无所不包含,它太深奥了,以至于没法很清楚地把它标识出来、描述出来。因为它太深奥了,你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所以勉强地把它形容为:悟道之人做事谨慎,就如大象走路,像人在冬天过结冰的河一样。
上一章讲的是天之道,这一章在讲圣人之道。老子形容悟道之人做事那种谨慎的状态,就如大象走路,像人在冬天过结冰的河一样。这种谨谨慎慎地贯注全部精神,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状态,就是悟道人的状态。这种品质和现在说的匠人精神很相近。
悟道之人能给他贴个标签吗?不能。贴了标签的一定不是,这么招摇、这么出众一定不是,那如何去判断呢?老子总结了一下悟道之人的特点,沉稳、谨慎、认真、低调、有耐力,厚积薄发。用画面来形容,如同大象走路,如同人走在结冰的河面。
悟道之人大多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普普通通的百姓,捐款不留名的,见义勇为后不知所踪的,随叫随到的观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