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道 

  少私而寡欲 无我而利他

学习《道德经》,参考罗大伦、郭继承等老师讲述的道德经,逐句解释,形成贴近百姓的道德经版本。学习笔记、感悟写入《小石道文集》。

作者 阿拉善玉
微信 manchangfei


道德经
第248句: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来源:原创 | 作者:东子 | 发布时间: 2024-06-16 | 72 次浏览 | 分享到:
道德经第61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音同聘)。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在老子那个年代,如果大的诸侯国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就能得到小的诸侯国的支持。小的诸侯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以后,就能跟大的诸侯国更好地相处,小的需要依附大的。大的诸侯国不过是想让大家来归附,从而养活更多的人而已。小的诸侯国不过是想依附大的诸侯国,为大家服务而已。如果大家都能把位置放低,就能够达到目的,还有什么愁的呢?大的诸侯国首先要把位置放低,这个是关键。

    东子思考

    大的诸侯国如果把位置放低,就会让小的诸侯国更容易接近,更容易得到小诸侯国的支持。小的诸侯国把位置放低,就能跟大诸侯国更好地相处,小的需要依附大的。所以大的诸侯国只不过是让大家来归附,从而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而已。小的只不过想依附大的,让自己的百姓生活地更加稳定、幸福。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就能够达到目的,当然小的诸侯国更容易做到,而大诸侯国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这才是关键,才是重点。大小诸侯国是这样,小到我们百姓之间也是一样,领导者、强者、师者、长者、执法者,如果他们都能够把自己的位置放低,那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融洽、和谐。


《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它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它的影响遍及全球。它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全书仅5000多字,却字字珠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有着“万经之王”的美誉,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我有幸听到了罗大伦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受益匪浅,并摘录文中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您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