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道 

  少私而寡欲 无我而利他

学习《道德经》,参考罗大伦、郭继承等老师讲述的道德经,逐句解释,形成贴近百姓的道德经版本。学习笔记、感悟写入《小石道文集》。

作者 阿拉善玉
微信 manchangfei


道德经
道德经第63句:一者,其上不皦(音同皎),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音同勿)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来源:原创 | 作者:东子 | 发布时间: 2024-10-16 | 143 次浏览 | 分享到: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音同民)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音同皎),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音同勿)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是道的具体体现,上边接近天的、特别高的的位置,不是那种特别清晰、明亮的状态。下边不是很昏暗的、不清楚的状态。混沌的状态就是这样的。老子说,道虽然是无形的,但是您勉强感觉,还是能够形容它的。但是您仔细去看它、仔细去想怎么形容它时,它又是“无物”的状态。它非常微妙,但又特别辽远,辽远到我们简直不可探求。道是超越我们这个时空存在的,它太宏大了,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

2024年10月15日 周一 九月十三


  别悲观,道是一直存在的!您就通过看当下道在世界上是怎么运行的,来观察、把握道运行到今天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您琢磨它,并将它应用到生活中,驾驭您所拥有的生活。因为道一直没有变过,我们从现代截取一段来体察,就能知道古时候它是怎么开始、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一点点地开始做。道没有高下,我们一点点做到了,我们的人生才会一点点改变。


  这一句在讲天之道。既然是感受不到,那为什么老子还要反复地讲,这里肯定有事,我猜测,有大智慧的老子,一定是在什么机缘巧合或是因为有着非凡能力下感受到了道,但又不好表达,或是天机不可泄露,但是老人家在通篇的道德经里很肯定,道是存在的。通过感觉天之道,了解道的规律,推衍出圣人之道,指导我们所有人去照做执行。


  道是存在的,道创造了一,一也是存在的,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感知它,以古知今,无论是道还是一,还是世间万物,它们都有统一的规则,利而无害。按这个规则去做事,就有机会与它们沟通,得到它们的护佑。


《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它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它的影响遍及全球。它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全书仅5000多字,却字字珠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有着“万经之王”的美誉,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我有幸听到了罗大伦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受益匪浅,并摘录文中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您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