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道 

  少私而寡欲 无我而利他

学习《道德经》,参考罗大伦、郭继承等老师讲述的道德经,逐句解释,形成贴近百姓的道德经版本。学习笔记、感悟写入《小石道文集》。

作者 阿拉善玉
微信 manchangfei


道德经
道德经第72句: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来源:原创 | 作者:东子 | 发布时间: 2024-10-29 | 145 次浏览 | 分享到: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老子说悟道之人做事不想做到极致的状态,因为他看清楚了盈的状态是幻象,而人们所认为的完美、圆满、极致,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是残缺的,所以老子说悟道之人坦然去做事就行了。弊,破旧、残破。成,圆满、完美。

  悟道之人知道圆满、完美、极致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是虚幻的,也不是悟道人所追求的,他会主动地放弃自己陌生领域,而把自己的核心领域做好,所以他可以接受残缺不全,这个残缺是别人眼中的残缺。悟道之人在乎的是做事的方向、过程,至于结果他不在意,而普通人看中却是结果,圆满还是残破,没有讨论的价值。

  悟道之人只做对民众有益的事,不计回报,不图私利,一心铺在工作上,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做好。可正当表扬、奖励之时,他又去干别的事了,因为他觉得他的事做完了,接下来的并不重要,而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的多数人都觉得最重要的事才刚开始你怎么就走了,这样就不圆满,且显得有点傻。

  第十五章结束,本章讲述了悟道之人的形象,特点,与众不同。悟道之人的行进方向似乎与大众相反,而深思熟虑后他似乎又是对的。


《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它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它的影响遍及全球。它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全书仅5000多字,却字字珠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有着“万经之王”的美誉,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我有幸听到了罗大伦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受益匪浅,并摘录文中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您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