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道 

  少私而寡欲 无我而利他

学习《道德经》,参考罗大伦、郭继承等老师讲述的道德经,逐句解释,形成贴近百姓的道德经版本。学习笔记、感悟写入《小石道文集》。

作者 阿拉善玉
微信 manchangfei


道德经
道德经第92句:若婴儿未咳(音同孩)。纍(音同雷)呵,似无所归
来源:原创 | 作者:东子 | 发布时间: 2024-11-30 | 93 次浏览 | 分享到: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音同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音同孩)。纍(音同雷)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音同为)。我愚人之心也,沌沌(音同盹)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沕(音同勿)呵,其若海。望呵,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认为,大家应该恢复到婴儿那种混沌的、纯真的状态。淡泊名利,无所归依,才能自由自在。咳,婴儿刚开始笑的状态。纍,漂泊不定的样子。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婴儿还未会笑的那种混沌状态,漂泊不定,无拘无束,大鹏展翅般自由飞翔,没有目的,无所图的状态。这是淡然、坦然、超脱,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老子很喜欢新生儿的状态,以此来比喻悟道者。那岂不是又活回去咯?老子是想更形象地说明悟道者的一个特点,纯真,心里纯净,感情真挚,除了喝口奶,就再无欲无求,在孩子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会分好与坏,三六九等,亲疏远近。

  纍呵,似无所归。悟道之人他的心淡然漂泊不定,好像没有什么归依的样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做事没有目的,就像太阳照耀大地,它有什么目的,自然而然。你这么做图什么?良知。对大家好的事我就做了,没有别的,别人不理解,也会去做。对大家好的事也自然会被理解。

  悟道之人纯真质朴、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看似游离无所依,实则心怀天下,利益众生。


《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它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它的影响遍及全球。它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全书仅5000多字,却字字珠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有着“万经之王”的美誉,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我有幸听到了罗大伦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受益匪浅,并摘录文中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您共同学习、成长。